【名家專欄】年輕一代  無聲反抗數位化  回歸傳統

2024年,美國黑膠唱片銷量突破4,400萬張,連續第三年超過CD銷量。(Shutterstock)
2024年,美國黑膠唱片銷量突破4,400萬張,連續第三年超過CD銷量。(Shutterstock)

文/Kay Rubacek(專欄作家) 編譯/信宇

當我與六、七十歲的朋友們交談時,他們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:「現在的孩子被螢幕黏住了,他們焦慮、不踏實,認識不到現實生活的價值。」兩代人之間彷彿出現了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。

晚間新聞透過源源不斷的憤怒、撕裂和令人沮喪的頭條新聞,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不安情緒。然而,若能穿過這些喧囂,我們將會發現一個更為平靜的故事,一個足以讓每一位「嬰兒潮世代」(Baby Boomer,出生於1946~1964年間)對未來充滿真正希望的故事。

最近的回歸傳統潮流,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。

事例一:黑膠唱片再受青睞

2024年,美國黑膠唱片(vinyl album,也稱為留聲機唱片)銷量將突破 4,400萬張,連續第三年超過 CD。這本身就令人吃驚,然而當我們了解到其中大約一半的購買者,年齡在35歲以下的時候,這就更令人驚訝了。

Z世代(通常出生於1997~2012年)和新潮一點的千禧一代(又稱Y世代,通常出生於198090年代)完全是伴隨著串流媒體長大的,但是現在,他們正在唱片店排隊購買可以真正擁有的音樂。當詢問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時,會聽到許多相似的答案:「感覺很真實」、「我喜歡這種儀式感」、「它能讓我放慢腳步」等。

在這個無限滾動和干擾無處不在的世界裡,他們正在尋找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。一些真正接地氣的東西。

 

事例二:實體書店及「無聲行走」模式

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趨勢。年輕一代正在重新發現實體書店的價值。他們正在舉辦詩歌之夜。他們用筆親手寫日記。現在已經在TikTok 等社交平臺上出現了「無聲行走」(Silent Walking)模式,即沒有音樂、沒有podcast、沒有手機的行走方式,標有這個標籤的影片,擁有超過50萬次的瀏覽量。乍一看,這可能像是懷舊。然而,實際上它不僅僅是懷舊。這是一種對超負荷的無聲反抗。一種奪回神經系統控制權的方式。

具有諷刺意味的是,這些正是許多嬰兒潮世代曾經很重視的東西。他們嚮往閱讀書籍、烹飪真正的食物、閒坐在門廊上、散步思考等。

事實證明,這新舊兩代人並沒有什麼不同,他們只是在嘈雜的數位風暴兩端,駕馭著生活。


何以人們想回歸傳統?

當然,自嬰兒潮一代成年以來,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值得記住的是,這個成長過程變得更加艱難。在20世紀70年代或80年代,在派對上嘗試一些東西可能會讓你宿醉。如今,同樣的行為可能會致命。摻有芬太尼的藥片充斥街頭,偽裝成日常藥物。事實上,過量服用芬太尼已經成為1845歲美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
與此同時,青年文化的方方面面,幾乎都受到了全天候網際網路的影響——在網路上,人們的注意力平均只有47秒鐘,就會被下一個干擾所吸引。

就連音樂也發生了變化。過去幾十年的熱門歌曲充滿了愛、和諧與希望。如今的流行歌曲則更加陰暗、孤獨、露骨,呼應著這一代人試圖在碎片化世界中生存的內心狀態。

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一代較脆弱。這意味著戰場發生了變化。他們的掙扎更加不易讓人察覺、更加持續、更加個人化。

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開始轉向傳統生活方式,如聽黑膠唱片、閱讀書籍、步行、寫日記等。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些生活方式很迷人;而是這種方式是具有戰略意義的。

人們正在回歸到那些能讓自己恢復平靜、找到存在感和清晰度的生活方式。

不同世代間,如何相互學習、取長補短?

與其對年輕一代置之不理,嬰兒潮一代有機會成為他們的導師。不是通過說教或批評,而是通過陪伴。年輕人不需要更多的枷鎖,他們需要的是:更多的人際交流。還有誰能比那些還記得在數位化入侵我們生活之前的人,更能為他們樹立榜樣呢?

因此,也許可以邀請一位年輕的家庭成員,來聽你最喜歡的唱片。一起閱讀一本書的某一個章節。還可以與他們交換技能,老一輩請他們解釋一個新的App,同時也教他們如何修理鬆動的門把手或平衡生活收支等。

我們跨代接觸越多,就越能意識到我們所渴望的相同東西:生命真義、靜謐安寧、人生目的和真正的對話。

1969年,各個年齡段的美國人都懷著敬畏的心情,目睹了美國太空人尼爾.阿姆斯壯(Neil Armstrong1930~2012)踏上月球的人類歷史第一步。這種集體的驚奇感,將一個國家團結在了一起。

作為X世代(通常出生於1965~1980年間),我沒有親眼目睹這個歷史性事件。但是,也許當今時代的「登月計畫」更加內心化:共同回歸深度、專注和對彼此的信心。好消息就是,這種轉變已經在發生了,只是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安靜而已。

我們會在唱片轉動的微光中,看到這種回歸。它存在於一個青少年仰望天空,而不是低頭看螢幕的時候;存在於一件破舊衣服的後口袋中,夾著的手寫詩裡面。

也許我們之間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。也許我們只是需要一種更和緩、更靜謐的方式回到彼此身邊。

作者簡介:
凱.魯巴塞克(Kay Rubacek)是一位屢獲殊榮的電影製片人、作家、演說家,也曾是新唐人電視台(NTDTV)「生活與時代」(Life & Times)節目的主持人。她曾因倡導人權而被關押在中國的監獄,此後她一直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對抗現代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權。自2010年起,她一直為《大紀元時報》撰稿。在全球範圍內對抗現代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權

原文: The Next Generation’s Quiet Rebellion Against the Digital Deluge刊登於英文《大紀元時報》。◇

延伸閱讀
沙漠玫瑰花間 白頭翁育雛忙
2025年05月27日 | 2個月前
【青松絮語】最後一個蘋果
2025年06月24日 | 2個月前
研究:抗過敏藥成抗癌利器
2025年07月21日 | 1個月前
【作文學堂】逛夜市
2025年05月29日 | 2個月前
從洞穴到神殿 10雙古鞋追溯人類史
2025年07月22日 | 1個月前
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學歷史?
2025年05月08日 | 3個月前
取消